新闻
微信精彩文章
微信精彩文章
2025 年 11 月 11 日
13 : 52
在全球化与科技急速演进的时代,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父母的育儿焦虑与困惑,不仅源于信息爆炸,更在于对“科学育儿”的本质理解与实践路径的迷茫。

10月30日,耀中耀华教育讲座系列“当代教育的挑战与突围”2025学年第二期讲座在浙江桐乡耀华落幕,本次讲座的主题正是“科学养育:从早期发展到青春期的关键陪伴”。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系副教授、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任丽欣博士亲临现场,为在场的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带来了一场富有洞见的分享。讲座由浙江桐乡耀华华籍校长梅爱冰先生主持,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共同探讨科学育儿,如何有效陪伴孩子走过从蹒跚学步到独立人格塑造的每一个重要阶段。

1
科学育儿
讲座伊始,任丽欣教授深刻廓清了“科学育儿”的普遍误解,强调其并非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或“灵丹妙药”,而是基于实证探究、需结合个体情境的复杂科学范式。她通过对“打孩子”与“隔代养育”等高频育儿问题的解构,指出这些行为的复杂影响、文化差异及父母的“无力感”更值得反思,而非简单寻求是非对错。任教授强调,家长应培养批判性思维,拥抱育儿的复杂性,反思对孩子的真正期望,从而发现并肯定其独特的闪光点,以此遏制育儿焦虑。


2
有效的教养方式与积极养育行为
在探讨教养方式时,讲座指出简单的“四象限”教养风格(权威式、专制式、忽视式、溺爱式)难以涵盖现实的复杂多变。任教授强调,中国语境下的“严慈并济”等交织型教养模式,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呈现独特有效性,提示我们需关注本土化实践智慧。真正的“积极养育”要素在于提炼并推广那些核心行为,如清晰界限、无条件接纳、高质量互动和对孩子能力的信任,这些才是促进孩子自主性、责任感与良好亲子依附关系的根本途径。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一位家长代表性地提出了困惑:“作为第一次做父母,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既能有效教育孩子又能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权威型家长?”对此,任教授指出,亲子关系本质上亦是一场权力关系。她强调,做“权威型”家长并非意味着一味地施加高压或权力独占,恰恰相反,父母可以适当“放下”一部分权威。她认为,当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时,孩子并不会滥用这份信任。因此,关键在于父母需要重新审视并思考自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用更多的同理心去倾听和理解孩子,如同对待平等的个体一般。
3
情绪教育与亲子关系
关于情绪智能的重塑,讲座深刻阐明情商的真正内涵:它并非仅是社交标签,正如任教授所言,而是以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为核心的情绪智力。情绪教育的核心实践在于“情绪养育”或“情绪教练”模式,即父母引导孩子识别、表达并管理情绪。任教授强调情商可培养,但难点在于接纳情绪本身,并帮助孩子区分情绪与由情绪引发的问题行为,将二者分开处理。这种通过情感对话建立的共情,不仅是打通亲子沟通藩篱、构建安全依附关系的关键,也是任教授反复强调的育儿基石。当孩子感受到情绪被理解和接纳,并在稳固关系中将父母教导理解为爱,其情绪素养方能得到根本性强化。
4
学习动机与“厌学”问题
在透视“厌学”根源上,讲座深刻纠正了将其简单归咎于学习能力或意志力的片面认识。正如任教授所强调,学习的本质是高度社会性的,其效果最佳于连接与互动之中。她以亲身经历印证,高中厌学时能坚持学业,正是良好的师生与同伴“社会关系”维系了她“讨厌学习却不讨厌学校”的状态。讲座指出,厌学常是孩子在关系中归属感、价值感或支持缺失的体现。此外,社会将学习过度功利化使学生感“被异化”为“工具人”,以及青少年关键的自我探索机会受限,都是深层动因。任教授核心提示,“厌学”仅是一个表象的“症状”,父母切忌“头痛医头”,而必须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服务的“功能”与潜在原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从构建良好关系、赋予自主权和关注内在需求出发,解决根本问题。

任教授和梅校长在讲座尾声更呼吁,教育的真谛远不止于知识传授,更应聚焦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与自我和他人建立深刻联结的能力。
此次讲座不仅为广大家长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洞察与实证指引,更是一次对当代育儿观念的深度反思与重塑。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唯有以“科学”、“协同”、“深情”的态度,才能真正赋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保持内在的力量与自信。

桐乡耀华也将继续秉持“让每个孩子成为未来世界的构建者”的使命,推动教育变革,与家长、教育工作者携手,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耀中耀华作为中国国际化教育的先行者,通过其“当代教育的挑战与突围”公益讲座系列,持续搭建高层次对话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指导。敬请关注耀中耀华教育讲座系列“当代教育的挑战与突围”,将持续为您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