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关闭

    被“不和谐音”唤醒的音乐少年:一名耀中毕业生的艺术成长

    耀中耀华新闻

    2025 年 08 月 08 日

    10 : 42

     

    "伯恩斯坦的《圆舞曲》。"

     

    在北京耀中毕业典礼前夕的采访中,我们请毕业生刘雨霖用一首曲子形容自己当下的心境。他沉思片刻后给出了上述的回答。

     

    伦纳德·伯恩斯坦,这位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在《圆舞曲》中大胆地用不规则的7/8拍取代传统的3/4拍圆舞曲节奏,展现了对古典形式的颠覆性创新。

     

    "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虽不同寻常,却格外动听。就像在尝试用全新的方式演绎古老的主题。而我始终渴望开辟新的道路,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刘雨霖说道。

     

    巧合的是,《圆舞曲》是伯恩斯坦为庆祝波士顿交响乐团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嬉游曲》的第二章节,而刘雨霖即将前往波士顿学院深造经济与音乐双学位。

     

    刘雨霖毕业照片,身着正装手持单簧管

     

    刘雨霖从小就喜欢音乐。小学阶段,他便经常登台表演,积累了丰富的歌唱、钢琴及单簧管演奏经验。2019年,他和父母到北京耀中探校时,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吸引了他——"走廊里经常能听到小提琴的声音",这让他决定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中学时光。

     

    刘雨霖在学校活动中演奏单簧管

     

    在进入北京耀中以前,刘雨霖和国内许多学习音乐的孩子一样,将精力集中在练习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大师们创作的高难度曲目上。在表演艺术部主管Gordon Robb老师的课堂上,他的耳朵第一次被"不寻常"的音乐叫醒。

     

    "有一节音乐课让我印象极为深刻。Robb老师放了Charles Ives的The Unanswered Question,那是一首极具现代风格的作品。我当时完全被震撼到了——以我当时的认知,那根本算不上音乐,因为充满了不和谐音。小号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非常非常怪异。"他回忆说,"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正在我面前展开,那就是现代音乐。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欣赏这类音乐。"

     

    他开始涉猎更多元的音乐流派,阅读音乐或音乐家相关的书籍,与Robb老师讨论当代音乐发展,并尝试自己作曲。

     

    刘雨霖与Robb老师在舞台上合作演出 刘雨霖与Robb老师音乐合作表演

     

    毕业典礼上,刘雨霖和Robb老师同台演出

     

    2019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同时被天津茱莉亚学院大学预科课程录取。这一项目为艺术水准出众的青少年提供综合性的学院式预科教育。他于每周六往返于北京-天津之间,开始接受系统的单簧管演奏训练。

     

    进入科班学习后,他逐渐意识到,在专业的音乐训练中,练习时长与进步幅度并不总是成正比。因为哪怕是最细微的动作偏差,也会对音色产生巨大影响——除了技巧本身的问题,甚至"运气"也可能左右练习的效果。

     

    "有时候,这真的会摧毁一个音乐家的自信,"他无奈地说,"即便每天苦练十几个小时,结果仍可能不尽如人意。"

     

    2023年,他在一次音乐比赛中失利,未能进入决赛。这次挫败让他一度想要暂停训练,甚至考虑放弃。然而,老师和朋友们始终鼓励他,邀请他一起演奏一些轻松有趣的曲目。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他逐渐找回了对音乐的热情,也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从音乐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之外。"——他想起一位导师曾对他说的这句话。

     

    刘雨霖在音乐夏令营表演现场

     

    刘雨霖参加国际音乐夏令营 刘雨霖与夏令营同伴合影

    在美国、日本等地参加音乐夏令营的经历让刘雨霖体验到不同地域的音乐教育风格

     

    对刘雨霖来说,真正让他感受到音乐乐趣的,是加入一个木管五重奏室内乐团之后。此前,他的练习几乎全部集中在单簧管独奏上,日复一日地打磨指法和呼吸技巧。而在五重奏中,尽管团员们常因重音的位置争执不休,可一旦演奏开始,他总能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当我的乐音与其他乐器的声音交融时,我们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共鸣。那些音符水乳交融的瞬间实在很美妙。"他回忆道,"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音乐共同体中的一部分。"

     

    刘雨霖与木管五重奏乐团演出 木管五重奏乐团舞台表演
    刘雨霖与木管五重奏成员后台合影 木管五重奏乐团在音乐厅演出

    参与木管五重奏乐团演出

     

    过去六年里,音乐不仅加深了他与社会的联结,更带给他超越音乐本身的生命启迪。

     

    演奏时,刘雨霖总会在脑海中勾勒乐曲描绘的画面,并努力将这份想象传递给观众。"音乐是我们的共通语言,能够传递许多情感,"他解释道,"我曾在户外舞台参加公益演出,那种感觉很美妙。当人们欣赏我的音乐时,我正是在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这种对音乐社会价值的理解,部分源于Joseph W. Polisi《公民艺术家》一书的启发。这位茱莉亚音乐学院前任校长在书中强调:艺术家应当是人类价值观的传递者。

     

    刘雨霖代表北京耀中参加美国商会活动演出 The Pulse校内播客节目标志和宣传材料

    左:代表北京耀中参加美国商会活动演出
    右:刘雨霖主持的校内播客The Pulse

     

    在校期间,刘雨霖的音乐实践丰富多彩:连续五年参与学校音乐剧演奏,创办并主持校内首个艺术资讯播客The Pulse,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校外文艺演出。而最让他自豪的,是在北京耀中初中部发起的才艺秀——过去两年间,这个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北京耀中是一个小而温暖的集体,大家关系很紧密,但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音乐类的展示机会,让不同人的才华得到展示。于是我策划了才艺秀。有些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习惯公开表演,我就鼓励他们勇敢登台,展现自己的才能,"他说。

     

    举办才艺秀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表演临近的日子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位参与者突然怯场,这时他必须立即与他们沟通,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到了才艺秀当天,又常常会遇到表演时长超出预期或不足的情况,这需要他临时调整节目安排。音乐本是一门聆听的艺术,而通过组织这些才艺秀,他培养出了倾听不同声音的敏锐能力。

     

    刘雨霖和Robb老师的对谈视频

     

    采访接近尾声时,当被问及最崇拜的音乐家,刘雨霖提到了另一位以颠覆传统著称的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首演,因其粗犷的节奏和刺耳的不和谐音引发观众一片嘘声。

     

    "但他不惧失败,也不在乎他人评价,而是坚定地追随内心,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音乐世界,"刘雨霖由衷赞叹道。

     

    刘雨霖毕业典礼最后一次单簧管演出

     

    刘雨霖相信,音乐将永远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即将开始的波士顿求学之旅中,他期待探索经济学与音乐结合的新可能,更希望这段新的学习经历能激发更丰富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虽然四年后的未来难以预测,但这位年轻音乐人的目光,已然坚定地望向前方。

     

    刘雨霖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音乐教育如何塑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领导能力。对于希望发掘自身创意潜能的学生,北京耀中的联课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艺术和其他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